文化

周二, 16 8月 2011 18:29

国家级贫困县的电影梦:领导轮番客串 靠电影致富?

给本文评个分吧
(0 票)

副县长和司法局副局长扮演国民党将军,商务局副局长扮演了项英。而县政府办粟秘书则扮演了红军军械科长,理由是身材瘦小,很像那个年代营养不良的红军战士。

评论称这是“官场现行”,当地解释是“地方名片”,网友则戏言此乃“群魔乱舞”……因为拍了一部电影,县里的官员登场参演,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一夜成名。

这似乎与它的初衷相符,这个国家级贫困县,拍摄电影的目的之一就是扬名。然而深陷舆论漩涡的境况,它始料未及。

8月3日,本刊记者前往偏僻的通道县“探班”,寻找隐藏在流言背后的故事。

“红顶”剧组

这是一部讲红军故事的电影。当年,红军长征路过通道县,面对危机及时改变策略,顺利进行转兵并摆脱困境。

这成为该县县史上光辉的一笔,也成为拍电影的潜因。

除此之外,这座县城其实乏善可陈。通道县地处湖南、贵州、广西三省交界的偏远地带,素有“百越襟喉”、“南楚极地”之誉。但现实中,这却是一个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生存的国家级贫困县。

“我们这儿有个说法,你点上一支烟,还没抽完就可以走完县城。”通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勇军自嘲道。

时光仿佛在老县城内停滞,破旧的屋宇、低矮的楼房。当地人调侃称,一切和1934年红军离开的时候相比,并没有太大变化。

不过偏远的通道县并不封闭,反而显得很时髦。

2010年12月26日,毛泽东诞辰117周年纪念日,电影《通道转兵》在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——通道侗族自治县恭城书院开机,总共耗资800万元。

“把通道转兵拍成电影,不仅仅是打造一张宣传推荐通道的名片,更是肯定通道人民对党史、军史做出的贡献。”杨少波说。

杨少波时任通道县常务副县长,拍摄《通道转兵》是他由来已久的心愿。2007年,他已经出书,记录并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两年前,又在他的努力下,《通道转兵》电影拍摄被列入红色旅游“五个一工程”。

2009年9月,历时半年创作,五易其稿,《通道转兵》电影剧本出炉。但在随后的送审过程中却遭遇困境,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审查领导小组一度没有通过这部电影剧本的审核。经过多次协商和再创作,剧本终于通过审核,并成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。

随后的日子里,杨少波多次远赴长沙,向湖南省政协副主席、省文联主席谭仲池求助,最终谭仲池成为该片的编剧之一。

从那时起,这位常务副县长,开始有了另外一重身份。他是影片的编剧、策划、制片人。

《通道转兵》剧组先后在县溪镇、播阳镇、双江镇、黄土乡、坪坦乡、临口镇、溪口镇、下乡乡、马龙乡的多个村寨实景拍摄。

今年1月11日上午,杨少波又多了一重身份。他走进镜头,成为该片的一名演员,扮演任弼时。

他没一个字的台词,惟一要做的就是面对镜头抽烟。“生活中的任弼时有一个特点是经常叼着烟斗,但我从不抽烟,为了这个角色我抽掉了大半包烟。”香烟一根接一根点燃,两个小时后,拍摄结束了。

当时拍摄的场景是宁都会议,“主要拍了我抽烟的表情,虽然没有台词,但我觉得这场戏也很重要,差不多拍了十来条。”杨少波说。

他认为参演是“发扬奥林匹克精神”,“以前我从没演过电影,也不知道演什么角色,导演觉得我长得有点像任弼时,化妆师化完妆后,导演都觉得我今后可以成为任弼时的特型演员了。”

在电影中亮相的并不仅仅是杨少波。当地政府称,“拍摄期间,通道县委、县政府,有关乡镇党委、政府,相关职能部门和当地群众为剧组提供了诸多便利和支持”。

而据本刊记者调查,“触电”的当地官员还有很多。该县另一名副县长和司法局副局长扮演国民党将军,商务局副局长扮演了项英。而县政府办粟秘书则扮演了红军军械科长。

粟秘书参演的理由是身材瘦小——他很像那个年代营养不良的红军战士。

1月30日,影片拍摄告一段落。而后随着质疑的到来,当地官员开始避谈参演事宜,究竟有多少官员走进了银幕,成为一个谜。

其他信息